更新日期: 16/11/2015
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九月的尾聲,我也已經在美國生活了快一個月。
在洛杉磯度過了幾天愉快的迎新營日子,在那幾天我們去了荷里活,Santa Monica等著名景點,我徹底感受到美國的繁榮。交流機構的工作人員很熱情,另外我還認識了許多國外的交流生,羨慕他們有一口流利的英文。
到達寄宿家庭的第二天,他們就帶了我回教會。美國的教會和香港差不多,我屬於其中的青年組,每逢星期三都會 有Youth Group,所有的人都很歡迎我的到來,讓我感覺到自己不是門外人。 之後我還參加了教會所舉辦的野餐,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盡情吃東西,唱歌。此外,我還參觀了一個農場,第一次見到了驢子。大家都其樂融融,享受農場所帶來的愜意。這裡,沒有摩天大廈,沒有五光十色的商場,沒有人來人往的街道,但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夜晚。
除此之外,我還參加學校的Crosscountry(長跑)!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,因為我在香港的跑步都是比較隨意的。但在隊中,每次鍛鍊都是為了比賽。看著隊友對跑步的熱情,對自我的不斷挑戰,都使我不敢放鬆。每次跑步到一半,我感覺整個人都燃燒起來,身邊的人和我說的話我一個字也聽不進去。但看著隊友的堅持不懈,使我堅持到最後一刻。另外,隊友之間的支持也令我感動。在一次練習中,所有人都完成了既定的目標,只有我一個人在後頭。跑著跑著,突然看見教練和幾個隊友迎面而來,他們和我一起跑到終點。每一個人都肯定對方的努力,不管你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,你總是能聽到那句 Good Job!
寄宿家庭對我非常親切,他們把我當成自己的孩子。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,教會我如何和上帝相處。我會幫忙做些簡單的家務,和他們聊聊天,希望能作為小小的回報。
美國的學校和香港很不同,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室。你有歷史課,就去歷史老師的課室。科目的選擇很多,從體育到攝影,德文到駕駛,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科目。雖然常聽人說美國學習很輕鬆,但對於新來的交流生,每天的學習都很重要,字典成了我重要的課堂工具之一。學校沒有太多關於儀容的管制,所有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色。
口語方面,一個月過去,我總算是開始習慣不同美國人說話的語調,開始聽得懂他們之間的對話。一開始真的很困難,在香港聽的都是正統的官方英文。但這裡,每個人說話的速度,口音都成了我和別人交流的阻礙。但是只要主動一點,積極和別人聊天,他們都很有耐性聽你說話,希望日後我的英文能更進一步。
我常常想起香港的點點滴滴,想念香港的巴士,那條回家的道路,學校和家人。原來當初身在其中時,總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,甚至抱怨這個那個的。但現在我覺得香港一切都是美好的。